Friday, April 13, 2012

讨论华文教育。

这件事也是发生在昨天的。以下发表言论的同学是我的senior,他大我一年。虽然他的言论我未能完全接受,不过他绝对不像上一篇部落的那位同学,相反地,这位同学有很多的阅读,相信他也对接下来讨论的课题有相对的了解。他是华小毕业的

这次所针对的是华教和董总。

很难以置信的是原来这个课题也有可辨性。以下是他的意见。

首先,他觉得董总是种族主义的,就像华人版的Perkasa。他觉得董总继续维护华教是不利团结,会影响学生变成种族主义者,而且他觉得董总这个做法其实是支持单元教育政策。他觉得华小不够多元性。他觉得教育应该回归人性,他觉得应该废除各源流的小学,让孩子在一个校园里面学习(前提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华语/英语/国语/淡语),这样才比较正确。他也认为,华人应该学华语的这番言论是不正确的。他说应该要把语文成学术性的语言,而不是看成一个民族的文化。他说,若每一个种族依然保持这种想法,国家将永远不会团结。他说政府派不具华文资格的老师到华小教书是一件健康的事,因为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

我对这番言论相当有保留。

在理论上,一个国家出现这么多种不同源流的学校,的确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我也不否认当学生都可以不分种族地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有利于团结。可是,我们生存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有很多历史包袱的。

华社担心的是失去华语,华教,我们也不想被同化。

1961年,为了贯彻政府的单元教育政策,《1961年教育法令》的21条(2)条文更授权教育部长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把国民型(华文、淡米尔文)小学改变为以马来语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小学。这无异给华小颈上架了一把刀,华小随时有被断头的危险。


从1961年到现在,我们都不难听到当权者有意落实的单元教育的政策。我们不要失去华文教育,我们必须做的就是要捍卫华小。


学生,是应该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的。即使政府承诺说华文科会在国小里面教,可是很难确保当所有学生都在国小里面学习时,他会不会临时决定说废除华文科?
政府骗人民的事件不止一次。例子:

1961年,在中学方面,政府当局通过教育部长和马华公会领袖大力鼓吹改制的好处,并保证改制中学将有三分之一的课程以华语为教学媒介。当时马来亚半岛的70所华文中学有54所接受改制,只有16所宁可放弃津贴金,成为独立中学。

结果现在国民型中学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是以华文为教学媒介吗?没有。


至于华人应不应该学习华语。
他说华人可以不学华语,可是必须了解本身的历史及文化,才可以决定未来。
我说,语言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语言本身就含有很丰富的知识。另外一位朋友更说,其他语言根本无法充分表达中华文化。

至于他说政府派不具华文资格的老师到华小教书是一件健康的事,因为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
我真的绝对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教育部这种做法难道真的是要让华小更加多元吗?没有!我甚至可以认为这种做法是想要消灭华小。

例子:
英校的被扑灭
国会通过《教育法令》21条(2)后,最先遭殃的便是英文学校。除官立之外,其余皆属天主教或基督教会所创办和管理。从1968年开始,政府引用此条法令,就向英小开刀,首先从英小的图工科改用国语媒介,逐渐蚕食,到1975年便全部并吞了,变成国小了。1976年开始又向英中一年级开刀,逐步进行,英中也变为国中。第三个步骤则向大学进军,现在大学都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所谓英校,目前只有一科英语,其余科目全用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学生已不会用英语会话了。


我认为他的想法过于完美而且不适合用于现在。我妈妈则认为他真的很天真。如果董总想他一样想的话,华小早就消失了。

的确,那位同学说的不无道理。可是只有当各个种族都有相对的公平及和平,只要当人民都觉得政府是值得信任的,可以遵守诺言的,方可落实。

我国不是芬兰,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我是支持董总,一起维护华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